早在上个月初,渥太华大大小小的书店就在铺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好了各款Calendar(日历),等待看对了眼的人抱取。
尺寸上有随身塞得进口袋的,也有摊开来半张桌子那么大的;颜色上有简约到一律黑色的,也有花哨到金粉都恨不得飞出来的;时间分割上有细致到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考虑到的,也有一个月浓缩进一张纸的。
唯有一点雷同:贵。最便宜的是9.9刀,算上税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0元不到,这还是最小的尺寸,也就一只半iPhone这般大。正常的笔记本尺寸大小的日历,平均价格在25到35刀之间,也就是头两百块钱。即使不换算成人民币,单跟物价较低的渥太华市场相比,这也算是贵了。
怪的是贵也有人买,并且买的人很多。
我见过我的不少同学,总在每个需要记录的瞬间,或掏出、或甩出他们的calendar, 或小心翼翼、或洋洋洒洒地为那个即将发生的事件篆刻下时间、地点。
也见过有人突然神情局促,眉头紧缩,气氛紧张,只为苦思冥想将一天所要做的都一丝不苟、事无巨细地落实到那24个空格里。可惜事后也只得如释重负个三秒,接着又不得不投身实际。
当然最爽的一刻,是拿起一支流水最畅,头端最粗的笔,在每个完胜的瞬间,将那些当初的负担永久地抹去。
我对日历上了瘾,是三年前刚来渥太华。学生会每学年都有免费的日历本领取,一周一页,也算实际。后来我嫌本子太大,回国以后自己打印了一本。可我又嫌自己打印的版本没有分界线,不够正式,好像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变得无关紧要了起来。
苦于手头有限的米,我始终都不愿去书店买一本。我也曾用谷歌的线上日历,一开始觉得挺科学的,免不了的涂涂改改也不影响外观,可后来又觉得别扭,因为字,始终还是写下来的好。
今年我打算投资我的第一本日历。因为我越来越相信,一本得体的日历是对时间的尊重,是对自己生活细节和计划的把控,也是将来能证明自己并无虚度的最好证据。